当前位置:首页 > 工程业绩 > 道路桥梁

连接合肥市东南片区的交通要道——合肥市南淝河路工程

【编辑日期:2014/3/2】   【作者:道桥二所】  【来源:合肥市市政研究总院】   【阅读:】  【字体:
 

南淝河路位于合肥市东南部,北起南一环,南至长春街,总体呈南北走向,是连接主城区、滨湖新区的一条重要生活性、交通性道路。其中南一环~东二环路规划为次干路,红线宽35m,东二环路~郎溪路段为城市主干路、红线宽度45米,郎溪路~长春街段为城市快速路,红线宽度68米。工程范围内线路全长7.86公里。



工程规模:

南淝河路地面长7.86km,高架长0.5km,包括一座互通立交(郎溪路立交)、二座分离立交(下穿龙川路地道长0.46km、上跨高铁路桥长0.25km)、跨河桥2座、人行天桥四座、雨水污水合建泵站1座(污水泵站20万吨/d,雨水立交泵站1.2m3/s)。工程概算总投资12.3亿,建安费8.06亿。

总体方案:

本工程为老路改造升级项目,交通功能上逐渐放大,设计充分体现“以人为本、节能减排、精心设计、综合比选”的特点。

南一环~东二环路段为次干路,主要结合周边环境及生活服务特点进行设计。

东二环~郎溪路段为主干路,本段主要以交通功能为主,结合周边地块开发及路网进行设计。

郎溪路~长春街为快速路,采用高架、地道及地面主辅三种型式,主线双向6车道,地面辅道由双四~双六不等。其中高架段接郎溪路立交,上跨祁门路后落地,下穿龙川路,利用地面主辅段作为过渡后,主线上跨高铁路后接地面主辅,往南下穿高铁南环线、合福客专,下穿绕城高速。

专业特色:

1、  静态交通

南一环~东二环段设计5.5m宽的绿化带,在增加城市绿量的同时,设置部分停车位解决部分静态交通问题。

  

2、节能减排、循环经济

本项目老路为砼路面,破坏多,考虑新建,本次考虑砼再生技术,变废为宝,同时结合项目所处城郊位置,沿线有条件,有场地。引进“旧水泥砼板块再生利用技术”,将旧水泥砼碎块经过破碎、筛分、与新料混合等多道工序后,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原材料,起到节能减排、循环经济作用。

3、地道工程

下穿立交的进出口洞门采用新颖美观的结构形式,结合桥面掉头车道的交通需求,将通道顶板进行圆弧形处理,并在外立面进行适当的饰面处理,以实现功能与景观的双重结合,符合城市建设的景观要求。

4、结构型式与交通组织协同比选定方案

南淝河路匝道合流点至祁门路为340米,祁门路为主干路,匝道合并后的主线桥梁在祁门路前难以落地,龙川路与祁门路均为主干路,两个交口净间距为450米,主线桥梁跨过祁门路后有比选方案,经过交通功能、线形指标、工程安全、工程造价、环境影响等方面比选,最终通过专家评审确定上跨祁门路下穿龙川路方案,功能完善,造价节约。

5、排水设计

南淝河路d1800-d2000污水重力管道作为王小郢污水厂调水至小仓房污水厂的输水主管,需中途在关镇河北岸新建一座污水提升泵站(设计规模20万吨/d),与南淝河路下穿龙川路立交雨水泵站合建,该合建泵站规模大,为合肥市目前最大污水泵站。该泵站及污水管道的建成,将解决现有王小郢污水系统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,极大减少南淝河溢流污染。

污水泵站设计采用一项我院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:便于清淤的污水泵站前池结构。

本工程设计工作已基本结束,目前一标段已经开始施工,预计未来12年内竣工通车。